为了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实施,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本法所称学前教育,是指由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对三周岁到入小学前的儿童(以下称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学前教育应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奠定基础。 发展学前教育主导,以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各级人民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合理配置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差距,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 国家采取措施,倾斜支持农村地区、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保障适龄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省级人民和设区的市级人民统筹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工作,健全投入机制,明确分担责任,制定政策并组织实施。 县级人民对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负主体责任,负责制定本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幼儿园建设、运行,加强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补充和工资待遇保障,对幼儿园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前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配备相应的管理和教研人员。县级以上人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履行规划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待遇保障、幼儿园登记等方面的责任,依法加强对幼儿园举办、教职工配备、收费行为、经费使用、财务管理、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管。 国家鼓励和支持学前教育、儿童发展、特殊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广研究,宣传、普及科学的教育和方法。 实施学前教育应当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尊重学前儿童人格,倾听、了解学前儿童的意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前儿童,鼓励、引导学前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促进学前儿童获得全面发展。 地方各级人民应当采取措施,推动适龄儿童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工作或者居住的地区方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除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外,幼儿园不得对其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者测试。 学前儿童因体质、特定疾病等有特殊需求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告知幼儿园,幼儿园应当予以特殊照顾。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创造良好家庭,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与幼儿园就残疾儿童入园发生争议的,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单位组织对残疾儿童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幼儿园生活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妥善解决。 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提供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公益性教育服务,并按照有关对学前儿童免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或者与年龄特点不符的商业性活动、竞赛类活动和其他活动。 面向学前儿童的图书、玩具、音像制品、电子产品、网络教育产品和服务等,应当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幼儿园及其教职工等单位和个人收集、使用、提供、公开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学前儿童个人信息,应当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当统筹当前和长远,根据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和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有效满足需求,避免浪费资源。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接受扶持,收费实行指导价管理。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可以向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由省级人民或者其授权的设区的市级人民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当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并按照非营利性教育用地性质依法以划拨等方式供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结合本地实际,在幼儿园布局规划中合理确定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新建居住区等应当按照幼儿园布局规划等相关规划和标准配套建设幼儿园。配套幼儿园应当与首期建设的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将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移交地方人民,用于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现有普惠性幼儿园不能满足本区域适龄儿童入园需求的,县级人民应当通过新建、扩建以及利用公共设施改建等方式统筹解决。 地方各级人民应当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适龄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当根据本区域内残疾儿童的数量、分布状况和残疾类别,统筹实施多种形式的学前特殊教育,推进融合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增设学前部或者附设幼儿园。 设立幼儿园经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依照有关法律、行规的进行相应法人登记。 幼儿园变更、终止的,应当按照有关提前向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依理相关手续,妥善安置在园儿童。 公办幼儿园的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幼儿园工作,支持园长依法行使职权。民办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体制按照国家有关民办教育的确定。 幼儿园应当设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可以对幼儿园重大事项决策和关系学前儿童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进行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财政性经费、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或者捐赠资产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 公办幼儿园不得转制为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幼儿园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作为企业资产在境内外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者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民办幼儿园资产。 担任幼儿园教师应当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已取得其他教师资格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合格的,可以在幼儿园任教。 幼儿园园长应当具有本法第三十七条的教师资格、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五年以上幼儿园教师或者幼儿园管理工作经历。 国家推行幼儿园园长职级制。幼儿园园长应当参加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园长岗位培训。 卫生保健人员包括医师、和保健员,医师、应当取得相应执业资格,保健员应当具有国家的学历,并经过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 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中的医师、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评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地方各级人民及有关部门按关标准保障公办幼儿园及时补充教师,并应当优先满足农村地区、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公办幼儿园的需要。幼儿园及其举办者应当按关标准配足配齐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安全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尊重、爱护和平等对待学前儿童,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幼儿园应当与教职工依法签订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并将合同信息报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幼儿园聘任(聘用)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安全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时,应当向教育、等有关部门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性、拐卖、、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有前述行为记录,或者有酗酒、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等其他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安全情形的,不得聘任(聘用)。 幼儿园发现在岗人员有前款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安全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其工作,依法与其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并向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将其纳入从业人员名单。 有本条第一款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安全情形的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已经举办的,应当依法变更举办者。 幼儿园应当关注教职工的身体、心理状况。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安全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在入职前和入职后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幼儿园及其举办者应当按照国家保障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实行同工同酬。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当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障范围,统筹工资收入政策和经费支出渠道,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民办幼儿园可以参考当地公办幼儿园同类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教师薪酬标准,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标准、质量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体系,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专业质量认证,建立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省级人民应当根据普及学前教育的需要,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划,支持高等学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合理确定培养规模,提高培养层次和培养质量。 县级以上人民教育、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等工作人员培训规划,建立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幼儿园应当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良好习惯养成,创造适宜的生活和活动,有益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应当落实安全责任制相关,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完善安全措施和应急反应机制,按照标准配备安全人员,及时排查和消除火灾等各类安全隐患。幼儿园使用校车的,应当符合校车安全管理相关,学前儿童安全。 幼儿园发现学前儿童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情形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向、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 幼儿园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应当优先学前儿童人身安全,立即采取紧急救助和避险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幼儿园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户外活动时间,做好儿童营养膳食、体格锻炼、全日健康观察、食品安全、卫生与消毒、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常见病预防等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加强健康教育。 招收残疾儿童的幼儿园应当配备必要的康复设施、设备和专业康复人员,或者与其他具有康复设施、设备和专业康复人员的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合作,根据残疾儿童实际情况开展保育教育。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地方各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依据职责组织实施,加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和业务指导。 幼儿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科学实施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保育和教育活动,不得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商业性活动。 幼儿园应当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展素质教育,最大限度支持学前儿童通过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探索学习,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安全和劳动意识,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幼儿园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保育教育语言文字,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提高学前儿童说普通话的能力。 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小学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校外培训机构等其他任何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开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训,不得教授学前儿童小学阶段的课程。 各级人民应当优化教育财政投入支出结构,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学前教育财政补助经费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各级预算。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地方统筹给予支持。省级人民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各级人民财政补助经费分担机制。 国务院和省级人民统筹安排学前教育资金,重点扶持农村地区、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应当科学核定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以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为衡量标准,统筹制定财政补助和收费政策,合理确定分担比例。 省级人民制定并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其中,残疾学前儿童的相关标准应当考虑保育教育和康复需要适当提高。 地方各级人民应当通过财政补助、购买服务、减免租金、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多种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幼儿园周边治安管理和巡逻防控工作,加强对幼儿园安全的监督指导,督促幼儿园加强安全防范建设,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依法保障学前儿童与幼儿园安全。 省级人民或者其授权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根据办园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和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并建立定期调整机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监管,必要时可以对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开展成本调查,引导合理收费,遏制过高收费。 幼儿园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保育和教育活动、保障教职工待遇、促进教职工发展和改善办园条件。学前儿童伙食费应当专款专用。 幼儿园应当执行收费公示制度,收费项目和标准、服务内容、退费规则等应当向家长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幼儿园不得违反有关收取费用,不得向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组织征订教学材料,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 幼儿园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及资产管理制度,严格经费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幼儿园应当按照有关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办幼儿园的审计。民办幼儿园每年应当依法进行审计,并向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各类幼儿园基本信息备案及公示制度,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布并更新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幼儿园规划举办等方面信息,以及各类幼儿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资质和配备、招生、经费收支、收费标准、保育教育质量等方面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教育督导机构对学前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保育教育工作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省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健全幼儿园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将各类幼儿园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地方各级人民及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三)利用财政性经费、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或者捐赠资产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或者改变、变相改变公办幼儿园性质; (四)未按照制定并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 地方各级人民及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居住区建设单位未按照建设、移交配套幼儿园,或者改变配套幼儿园土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处罚。 擅自举办幼儿园或者招收学前儿童实施半日制、全日制培训的,由县级人民教育等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予以处理;对非法举办幼儿园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五至十年内不受理其举办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申请。 幼儿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教育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 (二)因管理疏忽或者发生或者变相、歧视、、、性侵害等危害学前儿童身心安全的行为; 幼儿园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幼儿园或者县级人民教育等有关部门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当事人、幼儿园负责人处分,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由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其一定期限内直至终身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或者举办幼儿园;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资格证书: 在学前教育活动中违反本法的行为,本法未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人保》、《中华人民国劳动法》等法律、行规有的,依照其。 违反本法,侵害学前儿童、幼儿园、教职工权益,造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附设的幼儿班等学前教育机构适用本法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