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丑到的故纸堆里刨了刨,弄得更黑更丑了。不过找出一点和春节东西介绍给驿站的朋友们,原来想发到版主的帖子里骗分来着,不过内容太多,怕把版主的帖子弄乱,就自己单开一帖了。如果版主同意给分,我不会。如果站友拍砖头,我也能忍得住。 事先说明一下,这些都是传统的说法,还请不要用科学的循证来解释。如果站友们喜欢,我就慢慢聊,反正过节也是闲着,如果不喜欢,那我们还可以转变话题,一起去聊聊德艺双罄的艺术家。 我们被骗了!严格说来,我们今天过的不是传统中的春节,我们所过的春节到现在的历史,只有短短的97年!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有说:“正月朔,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但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史记》载,夏代元旦为正月初一;殷商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再提前至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真正形成的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牛者恒牛的规律永不过时),他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初历》,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所以这个历法又叫“夏历”(今俗称为农历)。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名字虽多,但就是没有叫做春节的。 带金字旁的女孩名字 不料,孙中山的这个,民间一时没有接受,于是民间同时流行了两种历法,阴历和阳历。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民间仍然过了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 随之而来的是在总统的正式选举中,袁世凯获胜,孙中山败北。1913年(二年)7月,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这位大家所知不多的朱启钤,才是真正的春节之父。 由于这个“春节”是袁世凯批准的,许多倒袁人士,都过这个春节。孙中山在1924年还提出过废除这个节日。但没有能够形成气候。清朝的遗老遗少们不同意,对孙中山不满的人也不同意。 1930年,南京为了适应当时世界上风行的改历潮流,一些改历人士重新提出,先过“元旦”新年,后过“春节”旧年,新年在前,旧年在后,十分。南京颁行政令,宣布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可是这个政令一颁布,立刻起来反对,民间人士,也抓住这个辫子掀起了新一轮的反对的热潮(黑丑想不通和这个有说明关系)。结果,国民不但没有把旧历新年禁下来,而且还招来了国内许多反对的声音。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是以,“春节”从“过年而不过节”,经袁世凯批准后,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近百年来,中国人都重视民族传统的新年,把春节当作真正的“年”来过。人们接受“春节”称谓,是因为它既区别了公历新年元旦,又因其在“立春”前后,“春节”表示春天的到来或开始,与岁首之意相合。 当然,除了如黑丑这样喜欢传统的站友,是不用去追究这些的。我们不用管它叫什么,只要知道有这么几天可以开开心心回家和父母团聚,亲朋小酌,有个愉快轻松的假期就行了。就像了解一件事情不用去看它是叫是叫还是叫科学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