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调查天价搬家费”冲上微博热搜。张柏芝养小鬼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消费者吴女士通过搜索引擎选定了一家搬家公司,原定费用1200元,搬完后却坐地涨价到1.8万元,不给钱就不走,还“报警也不怕”。这么的搬家公司,你见过吗? 我见过。“500米的距离,层层加码到3600元”;1.2公里程,要收5400元搬运费;“我知道你家在哪,不给钱就天天上门”……近年来,和搬家相关的“辣眼”新闻,屡见不鲜。事实上,能引起关注的案例,不过冰山一角。冰山之下,还有大量不那么抢眼、缺乏新闻爆点的纠纷。天下,苦搬家久矣! 有人或许好奇,“互联网+”没有让搬家更美好吗?未必。以我的观察来看,互联网的介入更多地在扮演信息整合的角色。对消费者来说,效率提升了,选择更多了,但搬家行业的痼疾仍然存在,整个市场依然乱象丛生、套重重。而且,一些套因为技术而更有力、更具性。 何以如此?搬家行业有一定特殊性。其一,难以标准化。每一单生意都情况各异,从距离、楼层、电梯到是否有地下车库、耗时等“变量”太多,标准难以明晰。任何行业都是如此,一旦无法标准化,就给套留下了可乘之机。其二,门槛低。一辆车、几个人,就可以做生意;有的甚至连人、车都没有,接了活再转包出去。其三,搬家属低频消费。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不是“行家”,都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蒙得团团转。基于以上几点,搬家领域“山寨”,一些“高仿”货通过网站竞价排名等进入视野,害人匪浅;在线上,搬家公司的虚假宣传、“贴金”相当常见。比如“天价搬家”的涉事公司宣传有员工800多人,实际仅20多人;车辆200多辆,实际仅6辆…… 文章开头的故事,我们还没讲完——由于涉嫌多项违法,涉事公司被罚款80万元,其法人代表被依法。这个结局,解气!对于不浅的行业,人们常吐槽为水深、坑多。但再深的水,只要是浑的、臭的,都要被清除;再多、再大的坑,不论是否可见,都必须填平、清理。应当承认,治理搬家乱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痛点”仍会存在,而我们最该做的,除了重罚(既要罚企业也要重罚网络搜索平台),就是要让成本一降再降,让投诉处理机制更快捷、更畅通——眼下,消费投诉处理动辄需要十余个工作日,还是太慢了。 以小见大。当前,我们一再强调促消费、拉内需。为此,补贴、平台折扣促销等不断发力。在这个大课题下,我们要更加重视消费“痛点”对于消费意愿的挤出效应。要我说,最好的“补贴”就是公开透明,最大的优惠就是舒心的消费。从案例来看,目前一些纠纷频发的领域,都有一定共性,比如家政、装修、搬家,它们都是人对人、非公共场景下的服务领域。对这些行业,如何创新监管方式,如何强化治理,这是一个必须破解的课题。
|